县志简介
书名:九江市教育志
九江市教育志
北京:中华书局
1996 年
605 页
ISBN 7101013783
作者:
九江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
格式:PDF
服务:10元
内容提要:
概述 1
大事记 16
第一章 官学、书院、私塾 52
第一节 府学与县学 52
(一)府学 52
(二)县学 53
第二节 书院 55
(一)概况 55
(二)主要书院 56
(三)五大著名书院(书堂) 59
(四)历代书院一览表 70
第三节 社学(小学、乡学、义学) 74
第四节 私塾 75
第二章 幼儿教育 78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78
第二节 类别、布局 79
(一)教育部门幼儿(稚)园 79
(二)机关、企事业幼儿园 80
(三)集体办幼儿园 81
(四)私立幼儿园 81
第三节 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 81
第四节 教学工作 82
(一)学制、校历 82
(二)课程、教材 83
(三)教学方法 84
第五节 卫生保健 85
第六节 领导管理 86
(一)领导体制 86
(二)机构及其职能 89
(三)保教人员来源、待遇及培训 90
第七节 幼儿园例介 90
(一)九江市中心幼儿园 90
(二)九江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92
(三)延支山中心幼儿园 92
(四)十里乡中心幼儿园 94
(五)九棉一厂幼儿园 94
(六)武宁县幼儿园 95
(七)庐山管理局幼儿园 96
第三章 小学教育 98
第一节 发展概述 98
第二节 类别、布局 104
(一)教会办小学 104
(二)教育部门办小学 107
(三)集体办小学 110
(四)厂(场)矿企业办小学 112
(五)个人办小学 113
(六)1993年九江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小学基本情况 115
第三节 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 128
第四节 教学工作 129
(一)学制、校历 129
(二)课程、教材 133
(三)教学方法及其改革 151
(四)教学设备 157
(五)课外活动 160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162
(一)教育内容 162
(二)学校教育方法与途径 164
(三)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 166
第六节 体育、卫生与美育 169
(一)体育 169
(二)卫生 172
(三)美育 177
第七节 劳动教育 179
(一)劳动课、劳作课 179
(二)课外劳动教育 180
第八节 教师、学生 181
(一)教师状况 181
(二)学生状况 189
第九节 领导管理 195
(一)领导管理体制 195
(二)组织机构及职能 198
第十节 学校例介 200
(一)九江市双峰小学 200
(二)九江师范附属小学 202
(三)浔阳区柴桑小学 203
(四)庐山区十里小学 204
(五)庐山管理局第一小学 205
(六)湖口县胜利小学 206
第十一节 苏区小学教育 207
(一)学制 207
(二)目标及教材 208
(三)政治思想教育 208
(四)修水县立第一列宁高级小学简介 209
第十二节 荣誉称号 212
(一)获全国各类荣誉称号名录 212
(二)获省级各类荣誉称号 213
(三)获市级各类荣誉称号 214
第四章 特殊教育 216
第一节 聋哑学校 216
(一)创建与发展 216
(二)教学要求 217
(三)教学方法与设施 221
(四)教师与学生 221
(五)管理机构 222
第二节 弱智儿童班 223
第三节 工读学校 224
第四节 中学少儿四年一贯制实验班 225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227
第一节 类别、布局 227
(一)清末中学堂 227
(二)民国时期的普通中学 228
(三)建国后的普通中学 235
第二节 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 255
(一)清朝末年 255
(二)民国时期 255
(三)新中国之后 256
第三节 教学工作 257
(一)学制、校历 257
(二)课程 258
(三)教学方法与改革 260
(四)教学设施 262
(五)课外活动 262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263
(一)教育内容 263
(二)教学方法、途径 267
第五节 体育、美育、卫生 270
(一)体育 270
(二)美育 274
(三)卫生 275
第六节 劳动教育 277
第七节 教师、学生 279
(一)教师 279
(二)学生状况 286
第八节 领导与管理 287
(一)领导体制 287
(二)学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287
第九节 学校例介 291
(一)九江市第一中学 291
(二)九江市第二中学 292
(三)九江市第三中学 293
(四)九江市第四中学 294
(五)九江市第五中学 294
(六)九江市第六中学 295
(七)九江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 295
(八)九江市第八中学 296
(九)九江市第十一中学 296
(十)九江市第十二中学 297
(十一)瑞昌市第二中学 297
(十二)彭泽县第一中学 298
(十三)修水县第一中学 299
(十四)湖口县中学 300
(十五)永修县第一中学 301
(十六)武宁县第一中学 301
(十七)都昌县第一中学 302
(十八)湖口县第二中学 302
(十九)德安县第一中学 302
(二十)德安县第二中学 303
(二十一)九江县城子镇中学 303
(二十二)彭泽县南岭初级中学 303
(二十三)都昌县第二中学 304
(二十四)庐山中学 304
第六章 中等职业教育 305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 305
(一)发展概况 305
(二)教育与教学 306
(三)教师与学生 312
(四)领导体制 313
第二节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314
(一)发展始末 314
(二)类别与专业设置 316
(三)教育与教学 317
(四)教师与学生 318
(五)生产基地与生产实习 318
(六)领导与管理 319
第三节 职业中学 322
(一)创建与发展 322
(二)类别和专业 326
(三)教学 327
(四)思想教育 328
(五)体育卫生教学 328
(六)教师与学生 329
(七)领导与管理 329
第四节 技工学校 330
(一)发展概况 330
(二)类别与专业 330
(三)教育与教学 331
(四)教师与学生 331
(五)领导与管理 332
第五节 学校例介 332
(一)江西省立永修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简称永修高农) 332
(二)江西省立九江高级工业学校 333
(三)九江船舶工业学校 333
(四)九江市卫生学校 335
(五)九江农业学校 337
(六)江西省农垦学校 339
(七)九江市职业高级中学 339
(八)九江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341
(九)修水县职业高级中学 342
第七章 中等师范教育与中小学师资培训 343
第一节 中等师范教育 343
(一)概述 343
(二)宗旨与任务 347
(三)学制与校历 348
(四)课程与教材 349
(五)教研与改革 350
(六)见习与实习 352
(七)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352
(八)体育卫生教学 355
(九)教学设施 358
(十)教师与学生 362
(十一)领导与管理 364
第二节 成人师范教育 367
(一)发展概述 367
(二)九江教育学院 368
(三)教师进修学校 373
第三节 学校例介 375
(一)江西省立九江女子师范学校(九江女师) 375
(二)九江师范学校(简称“九师”) 377
(三)都昌师范学校 381
(四)修水师范学校 382
第八章 普通高校 384
第一节 九江大学 385
第二节 九江师范专科学校 385
(一)概况 386
(二)教育与教学 387
(三)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390
(四)后勤服务 392
第三节 九江医学专科学校 393
(一)沿革 393
(二)教学 394
(三)思想政治工作 395
(四)附属医院和教学实习医院 396
(五)学术科研 397
(六)学术交流 397
第四节 九江职业大学 399
(一)专业设置与办学形式 399
(二)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 399
(三)教材、科研与教学设备 400
(四)校风与制度建设 400
(五)管理与整顿 401
第五节 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 402
第六节 电大普通专科班 404
(一)招生规模 404
(二)专业设置与办学形式 405
(三)教学管理 405
(四)毕业去向 406
第七节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406
第八节 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408
第九章 成人教育 410
第一节 苏区成人教育 410
第二节 扫除文盲 411
(一)领导机构沿革 411
(二)教材、教学及教师 413
(三)扫盲进程 415
(四)扫盲对象及验收标准 417
(五)扫盲工作的政策和措施 418
第三节 农民教育 421
第四节 职工教育 422
(一)九江市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424
(二)九江市财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424
(三)九江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425
(四)九江市纺织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426
(五)九江石化总厂职工学校 426
第五节 干部教育 426
(一)中共九江市委党校 427
(二)九江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 427
(三)九江市农业银行干部学校 427
(四)九江市财政干部学校 428
(五)九江市粮食干部学校 428
(六)九江市商业干部学校 428
第六节 中、高等函授、自学考试 428
(一)中、高等函授 428
(二)自学考试 430
第七节 广播电视教育 433
(一)创建与发展 433
(二)九江电大 434
第八节 社会力量办学 438
(一)形成与发展 438
(二)学校例介 439
第十章 教育行政 440
第一节 机构和管理体制 441
(一)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441
(二)机构职能 453
(三)管理体制 454
第二节 教育管理 455
(一)教育宗旨、方针的实施 455
(二)教育改革 463
(三)教育视导 464
第三节 教师、干部管理 465
(一)概况 465
(二)教师的来源和素质 466
(三)民办教师 468
(四)教师的政治生活待遇 470
(五)教师进修 478
(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479
(七)教师、干部管理 480
第四节 经费与管理 483
(一)概况 483
(二)经费来源 483
(三)经费支出 492
(四)经费管理 495
第五节 校舍与管理 496
(一)校舍维修 496
(二)校舍管理 499
第六节 教育技术装备和管理 502
(一)概况 502
(二)机构、职能 503
(三)装备 504
(四)经费 507
(五)管理 507
第七节 电化教育 508
(一)发展概况 508
(二)机构、职责 508
(三)电教经费 511
(四)设施设备 511
(五)电教成果 512
第八节 勤工俭学与管理 512
(一)概况 512
(二)机构和管理 514
(三)途径和效益 515
(四)收益分配 516
第九节 招生与管理 517
(一)招生方式 517
(二)招生机构 518
(三)招生管理 519
第十一章 教育科研、学术团体 531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531
(一)教学研究室 531
(二)学术团体 533
第二节 教育、教学研究 536
(一)部分专著一览表 537
(二)部分编著一览表 537
(三)教学仪器的创新 539
第三节 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541
(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实验 541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实验 542
(三)教材改革的实验 543
(四)教与学方法改革实验 546
(五)体育卫生工作的实验 549
(六)考试题型改革的实验 552
(七)培育英才的实验 552
第十二章 人物 554
第一节 名录 554
(一)清代状元、进士 554
(二)著名学者、教授、留学生 556
(三)特级教师(全市) 559
(四)教师世家 559
(五)连续从事教学工作四十年教师名单 561
第二节 传记 562
陈三立 562
李伯农 563
陆德 564
陈礼江 565
郭沈毅 566
邓志刚 568
欧阳泉平 568
陈年生 569
陈淑文 569
王恒 570
胡旷 570
昊格矩 571
第三节 获各类荣誉称号人士一览表 571
国家级各类荣誉获得者 571
省级各类荣誉获得者 576
市级各类荣誉获得者 594
第四节 教授、中教高级教师录 599
高校教授、副教授 599
高级讲师 599
中教高级教师 600
编后记 603
· 本九江市教育志 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在您联系我们之前请务必阅读理解的内容:《网站服务声明》在您联系我们之时即表明您已悉知声明。
· 服务流程:微信或qq转账红包,支付宝支付相关款项,然后我们通过微信、qq或邮箱发送文件。
· 联系客服微信/QQ:825821819(请注明来意) 邮箱a@xianzhi8.com
☛ 回到首页检索其他
·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扫一扫添加微信或QQ